Samstag, 6. Oktober 2012

竹窗随笔(新 十)

竹窗随笔(新 十) 请大家合掌,一起同念: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继续学习竹窗随笔 先看原文及译文 碧岩集v 【原文】 圆悟作碧岩集。妙喜欲入闽碎其板。浅智者遂病圆悟。不知妙喜特一时遣著语耳。

夫雪窦
百则颂古。先德谓是颂古之圣。

而圆悟始为评唱。又评唱之圣也。

而不免为文字般若。愚者执之。故妙喜为此说。碎学人之情识也。

非碎碧岩集也。其言碎者。仿佛云门一棒打杀之意也。神而明之。

碧岩寸寸旃檀。执而泥之。一大藏板皆可碎也。

噫。可与知者道也。【译文】 宋代杨岐宗的圆悟佛果禅师创作了《碧岩集》,妙喜宗杲禅师想到福建去粉碎《碧岩集》的底板,智识浅陋的人就跟着批评圆悟,不知妙喜完全是一时的消遣话。云门中兴之祖宋代雪窦重显禅师作了《颂古百则》,以前的大德称他是颂古之圣,而圆悟是最早为《颂古百则》评唱的,也是评唱之圣啊。

但难免是文字上的般若,愚昧的人就很执着文字,所以妙喜有这句话,是要粉碎掉后来学人的执着,不是粉碎《碧岩集》啊,他说粉碎,就好像云门宗创始人五代的云门文偃禅师“一棒打杀”的意思啊。能够领会 精神而且明白意义,《碧岩集》就好比木材,每一寸都是上等木材,如果执着而且拘泥文字表面意思,那么整部大藏经的底板都可以粉碎了。噫!也只可以对明白人说了啊! 在我们修学的时候,无论啥样的事,要学会不看外表,看内涵;我所说的看,不是在世间的言论中、知见中看;要学会站在佛教的理念看,也就是随时回归到自己清静的自性地里看事,那就不会走错,不会与祖师的意思相错,容易会得祖师意。

因为祖师的言语,不在外表,而在内意;明白的人自会明白,不知者自然糊涂,就如上次讲课的时候说的,祖师的言语无非是法、是道,如果当作俗语看,那么就会错过许多的机会学法;所以我们学法的人要学会用心学,而不是用眼学。“《碧岩集》就好比木材,每一寸都是上等木材,如果执着而且拘泥文字表面意思,那么整部大藏经的底板都可以粉碎了。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文字,要学的是义理,教我们的是----明理识道。明白道了,那就要放下自己的只见,安心于修,真正走修行路的人,就自然会安忍一切的言语、造作;就如以前讲的,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善知识,就看自己的心态咋样;若果对其他人有种种的知见存在,看谁都不如自己,那么自己就会明白自己的心态是啥样的,自己的修行啥在哪一个位置,因为佛菩萨看所有的众生,都是慈悲的;他们给我们的道理是,时时、处处、事事、没离开过自己的修行,因为自己对境的存心不同;一块好的檀香木,每一份都是香的,那我们为何不学呢? 请大家回向: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;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;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;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竹窗随笔(新 九) 莲友互学QQ群:21705498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Keine Kommentare:
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