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mstag, 6. Oktober 2012

怎样通过搜索“关键词”解读“斯巴达”?

中国的政治话语隐藏着丰富信息,可窥见政治博弈,判断政治走势。钥匙是关键词,通过分析它们的语源、语境、语义及变迁、传播频率、比较它们在历次党代会、特别是文革后7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表现,分析17大以来5年间这些提法在党报和其他媒体传播中的最新变化,对政治形态作模式识别。提法的变化有四种可能:“弃用”、“启用”、“沿用”——包括“增用”和“减用”。

中共建政6
0多年来政治的激变,始终伴随政治词语的弃用(抛弃)和启用(新创),如“阶级斗争”一词的“关闭”,“政治体制改革”一词的“开启”。怎样通过“关键词”解读“斯巴达”? 1,“四项基本原则”(包括“毛泽东思想”)。

这个提法,具有极大的政治风向标意义,如两者均被弃用,说明政改号角吹响。如任何一个的出现频率与17大同或略减(“四项基本原则”4次,“毛泽东思想”5次),意味政治发展止步不前。

出现频率若再增加,是严重的政治退步信号。2,“维稳”。这个烈性口号如在18大被启用,是严重的政治退步信号。(以上1、2点有全局决定性,第1条的频率增加、第2条的启用,任意一条发生,都可判断将有严重政治退步,后面各条不能左右这个基本判断)。

3,“文革”。如果18大报告中出现对文革的反思,是政治改革的积极信号。如果仅在颂扬改革开放历史背景时被一笔带过,意义不大。

4,“政治体制改革”。正面信号是这一提法被写入报告的章节标题(17大没有),或出现频率增加(17大出现5次),负面信号是频率继续下降。注意鼓吹政改的“温家宝式表述”:“制约权力,保障权利”这个八字口号如出现,是正面信号。注意反对政改的“强硬派表述”:如“反对西化、分化”或“五不搞”出现,是负面信号。

5,“党内三权”(“决策权、执行权、监督权”)。观察的关键是“要建立健全决策权、执行权、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,完善监督机制”这段17大报告中已有的话是否继续出现?如被弃用,是负面信号,如具体阐述了三权各自独立运行的含义,是正面信号。

6,“权为民所赋”。这是17大后习**的新提法,如在18大报告中出现,是积极信号。7,“社会建设”。

观察的关键,是“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”这个17大报告已有的提法。这个提法如消失(也并未代之以“社会自治”),是负面信息。

8,“党内民主”。这个提法,17大报告的出现频率高(5次),观察它在18大频率的变化,重点是报告是否对“公推直选”、“差额选举”等选举制度改革和“党代表常任制”提出明确的推进举措。9,“科学发展观”。

这提法在17大报告中出现21次,如18大报告中其频率相同或略微下降是正常的,如大幅上升,则反应胡在18大后还将延伸其影响力。值得观察的是18大对它是否有新的定义,如使用了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(2012-2015年)》中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表述,是正面信息。10,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”。

这一提法在17大政治报告中出现51次,它是邓、江、胡共用的旗号,所以18大出现频率一定高。这是政治力量平衡的产物,未必是政治发展的正面信息。值得观察的是18大对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”的定义是否还包括“四项基本原则”或“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”,如果依然包括,说明前景不乐观。观察以上10个提法在18大的表现,能够迅速判断“18大与17大的异同”,前瞻政治变化,同时也应密切关注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政治变数。
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Keine Kommentare:
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